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第568章互相谦让
    闻言,刘备无奈摇头,说道:“二君互相推脱,竟让朕不知择何人为主事!”

    刘禅将药碗交予侍从,恭敬坐在榻侧,听候刘备的吩咐。

    霍峻坐到榻侧,与刘备仅隔一步之遥。

    “朕欲令仲邈为主,他者臣卿为辅,以来共兴汉事!”

    “请陛下言之!”

    霍峻当即举荐诸葛亮,说道:“禀陛下,丞相法纪严明,善于理政,兼有军略。臣如在外征战,孔明则能在内辅政,何愁汉室不兴!”

    刘禅为尽孝道,亲侍汤药于榻侧。

    聊了半天,刘备并将徐庶将为辅政大臣的事告诉霍峻。之后霍峻见刘备疲惫,则告退出殿。

    “陛下,霍督已至宫外!”

    “当择孔明!”霍峻再次举荐道。

    呆滞少许,霍峻来不及多想,当即拜倒榻侧,说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岂敢违背高祖之言,行乱国之事。昔文王以武王托付姜尚,臣不才愿为姜尚、伊尹,与孔明、伯言、翼德等卿,辅佐太子,继兴汉室。”

    “霍督、丞相皆为高洁之士,互相推辞不就。父皇所言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之语,非是有假。”刘禅说道。

    “诸葛丞相!”

    “让霍督入宫。”

    刘备勉强撑起精神,依坐到榻上,说道:“太子且入罘罳之后。”

    “君有经天纬地之略,兵略盖世,寡有人能及。汉之疆土,半数由君所克。君才十倍胜于曹丕,今后如能克复天下。朕已谓太子曰,可封君为藩王,庇护大汉。”刘备说道。

    刘禅聪慧,刘备多有所知,且为他而欢喜。但欢喜之余,刘备却为刘禅而忧,太过聪明,崇尚权术,则非是件好事。今刘备唯有多加叮嘱,以免刘禅未来走上歪道。

    “昔世人言,年过五十是为长寿者。朕年过六十有余,能与诸君复汉,共扶汉室,同讨曹氏,虽死亦无恨矣!”

    刘备咳嗽几声,说道:“今将中道而别,当有劳仲邈、孔明等君,理国讨贼,救民于水火。”

    见二人推辞不受,皆无心出任主政大臣,这让刘备多有感叹。希望在他之后,霍峻、诸葛亮真能如他在世般,不要在他死后发生矛盾。

    “诺!”

    “诺!”

    “孔明举君任之,而君举孔明任之!”

    刘备虽言语诚恳,霍峻却不能答应,苦笑说道:“凡理政者,需修身养德,臣品德不佳,安能主政大局?且若北伐,臣长期远在江淮,难以顾及朝纲,望陛下另择他人主持!”

    少顷,霍峻趋步入宫,拱手而拜,说道:“臣峻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御体可有稍复?”

    霍峻不知刘备之意,赶忙说道:“太子聪慧,有明君之望,岂能改择他人。陛下勿要被外人所听,以免生有风波。”

    徐庶至武汉,刘备虽召其入宫,但未言及托孤之事。仅寒暄几句,让徐庶陪侍左右。

    刘备用巾帕擦了擦药渍,说道:“近日读书习学何如?”

    是日,刘备身体不佳,招刘禅至黄鹄台。

    “仲邈请起!”

    霍峻忍不住落泪,说道:“望陛下保重身体,及大治南土后,率兵北讨寿春,继而再下河南;直捣洛阳,而后复兴汉室。”

    刘备叹息道:“父本以为打天下难,而后治天下易。然及治国事以来,深感治天下更难。父不喜读书,粗治大概。《管子》《商君书》《史记》等,是为上古贤人之书,今欲兴复汉事,不可不学。”

    “昔高祖言,非刘姓者,不得为王。如有违者,天下共击之。”

    刘备喝了口温水,舒缓胸腔,说道:“朕闻张公至此,言东宫诸卿叹太子智量,才学多有增益。张公闻之,亦是为此而叹。若实如此言,父则无忧。”

    刘备捋着斑白的胡须,淡笑道:“今你年少,无商汤、周武之能,唯赖诸君治世北伐。今日之后,当以霍督、丞相为长,以子侄奉之。”

    “诺!”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