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宝钗:太师,这是三公之列?(求月
    贾母笑了笑,感慨说道:“位列三公,这可是文官儿加官至顶点才能获得官位了。”

    贾母身为一等荣国太夫人,自然对朝廷官制熟稔于心。

    薛姨妈在下首坐着,听到几人议论,目光也有几许出神。

    这又升官儿了,将来成为郡王,也是指日可待吧。

    贾母似是看到薛姨妈脸上的怔怔出神,笑道:“珩哥儿以后再立功,一时间也封不了郡王了,那时候宝丫头和林丫头的婚事,也就能赐婚了。”

    薛姨妈:“……”

    这府上的人是忘不了赐婚这一茬儿了,是吧?

    而宝钗那丰润白腻的脸蛋儿上,也有几许不自然,水润杏眸低垂而下,手中的帕子绞动起来。

    可以说,赐婚的事儿,已经快要成为贴在薛家人身上的一个标签,一个笑柄。

    贾母笑了笑,慈祥目光掠向宝钗以及黛玉,柔声道:“珩哥儿这几年该立的功劳也立不少了,以后更多是请封诰命,恩荫子孙了,嫡出的就不用说了,该继承国公爵位的继承国公爵位,庶出的将来封个不大不小的爵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其实就是史书上常常有所提及的,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有爵位,所谓满门紫青。

    薛姨妈笑了笑,说道:“那珩哥儿也得多歇歇才是,哪能一直在外面儿南征北战,不着家的。”

    此刻,薛姨妈心头难免畅想起自家女儿封为一品诰命夫人,以及外孙封爵的荣光起来。

    王夫人听着薛姨妈的话语,眉头不由蹙了蹙,手中的佛珠攥紧了几许,只觉吃了苍蝇一般。

    找了个好女婿,就这般得意?

    虽然是亲姐妹,但王夫人当年嫁给了贾政这等国公嫡子,而薛姨妈则嫁给了薛家商贾之家,当年的王夫人偶尔想起,未尝不觉得自己比妹妹薛姨妈嫁的好。

    但如今,一个是自家大姑娘成了老姑娘,而另一个则嫁给了年轻有为、权势煊赫的国公,虽是偏房,但将来定是要封为诰命夫人,孩子将来还要封个爵位。

    这…已经有些没法比了。

    这会儿,湘云凑到黛玉耳畔,小声说道:“将来,林姐姐也能封个诰命夫人,孩子也能封个什么一等将军吧?”

    嗯,她将来也是这样的。

    少女在心头默默想着,不知为何,就觉得心砰砰跳的厉害,再次想起那天的一幕。

    黛玉那张妍丽明媚的脸颊,已是“腾”地羞得彤红如霞,嗔怪道:“云妹妹,浑说什么呢?”

    经了人事的少女,此刻娇嗔薄怒,眉眼之间愈见明媚风情,让人只是瞧一眼,就能酥软半截儿。

    而不远处的宝玉,见到这一幕,只觉心头几乎都在滴血。

    林妹妹再也不是如小时候那样了,她现在已经彻彻底底变成珩大哥的人了,平常见到他,也在客气中透着疏远。

    宝钗这会儿连忙制止了两人的打闹,轻声道:“颦儿,别闹了。”

    “宝姐姐你不知道,云儿又取笑人。”黛玉星眸含羞,嗔怪了一句。

    宝钗笑了笑,瞥了一眼宝玉,道:“等云妹妹许了人就好了。”

    湘云:“……”

    小胖妞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下来。

    宝玉在不远处听着,心头却不由涌起一阵苦笑。

    待晚一些,众人议论了一阵,这才各自散去,返回大观园。

    ……

    ……

    魏王府,书房之中,烛台上蜡烛点起,烛火橘黄如水,投映在书柜、卷轴上,而青花瓷的珐琅器皿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

    魏王面容白皙,气质儒雅,此刻眉眼之间似有思索之色,感慨说道:“太师,贾子钰如此年轻,就已加官至太师,以后已是封无可封。”

    将来等他登基,想要施恩都不好施恩。

    当然,这位藩王还不知道,宫中有人会帮着用肉偿施恩。

    主簿邓纬灰白眉毛之下,目中隐有睿智之芒闪过,道:“圣上这次加官,老朽以为也有观察、审视卫国公之意。”

    魏王正襟危坐,问道:“怎么一说?”

    邓纬目光神色莫名,说道:“贾子钰如能谦虚谨慎依旧,则富贵可得长久,如果因功大而现骄横之状,如为后嗣之君计,圣上必不会见容。”

    魏王面色怔了下,悚然而惊,道:“邓先生的意思是?”

    父皇的性情,他自是知道的,猜疑忌刻。

    邓纬目光咄咄,道:“殿下静静等待就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魏王感慨说道:“邓先生所言甚是,开国之时,多少武勋得富贵容易,但保富贵长久,却不容易。”

    其实他如果登基,也不确定能不能压制住这等臣子。

    邓纬道:“如今辽东未定,圣上倒也不会做出自断臂膀之事,而卫国公从如今看来,恪守臣子本分。”

    魏王点了点头,说道:“辽东仍是我朝心腹大患,除贾子钰外,天下罕有人能应对女真,想自贾子钰领兵以来,女真不少亲王都落于马下,听说那位奴酋的长子豪格,也在山东为贾子钰生擒。”

    邓纬道:“山东之事,楚王出了纰漏,可惜又让卫国公帮着圆了过去,不然一个无能的评语是少不了的。”

    魏王摇了摇头,说道:“谁能想到白莲教能对卫所渗透如此之深,不过,父皇心头总是有数的。”

    虽然事出有因,但楚王能为不够,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儿。

    “殿下在关中主持新政,卓有成效,圣上自然也看在眼里。”邓纬宽慰说道。

    魏王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其他。

    ……

    ……

    楚王府,书房

    楚王这会儿同样在与长史廖贤、主簿冯慈叙话,小几之上,几个茶盅内茶叶如嫩笋浮动,而茶水香气袅袅,与兽头熏笼中的檀香混合一起,让人宁心定意。

    楚王感慨道:“太师之位,自大汉立国以来,未有年不及弱冠之太师,贾子钰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这是何等的器重?

    廖贤道:“王爷,卫国公平定山东叛乱,率轻骑驰援,不论是功绩,还是忠心,都为圣上瞩目,如今加封为太师倒也不足为奇。”

    单单弃大军来驰援神京,而不是迟疑观望,就可见忠心。

    冯慈手捻胡须,说道:“卫国公加官至太师,再往上已是封无可封,将来定是两朝元老。”

    甚至,有可能是三朝元老,毕竟,论年纪,贾珩比楚王还要小十岁。

    “是啊。”楚王点了点头,说道:“韩阁老那边儿上了辞疏?”

    廖贤道:“圣上留中不发,想来首辅更换,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内阁首辅当是李阁老接任。”

    “王爷与李阁老共事过,初开府之时,也曾得其提点,王爷不妨多与李阁老走动走动。”冯慈开口说道。

    楚王道:“明天,孤就前往兵部衙门,与李阁老叙说卫所军籍兵丁以及屯政诸事。”

    提及卫所屯政,楚王心头也有几许不自在,他前往山东济宁府整军,谁知出了大乱子。

    冯慈察言观色,如何不知楚王心头郁结何事,宽慰说道:“先前,卫国公提及,山东卫所兵丁叛乱,乃是白莲教妖人暗中为祸,经营日久,王爷不必自责。”

    楚王忧心忡忡道:“话虽如此说,但终归是孤手下负责的事务出了纰漏,保龄侯也殁于王事,也不知父皇怎么想。”

    冯慈宽慰说道:“王爷不用担心,王爷刚刚接受军机,历练事务,不怕犯错,就怕不实心任事,推搪职责。”

    楚王道:“孤先前也是去了河南,帮着筹措粮秣的,山东之事,纵是卫国公猛然遇到,也难以料理。”

    嗯,或许不一定?

    那贾子钰原就是允文允武之人,的确常有出人意表之举。

    廖贤轻声说道:“说来,魏王在关中诸府县不遗余力推行新,政绩斐然,先前王爷应该揽新政的差事。”

    当初,魏王主持新政,而楚王则整饬兵政,不能说两者有错。

    冯慈道:“都是高总督在江南的一些常用手段,魏王也是萧规曹随,倒也难见什么心意。”

    楚王叹道:“父皇派的差事,我也无从可选,只能用心办好,不过兵政也有兵政的好处。”

    冯慈道:“王爷,可紧紧跟着李阁老。”

    楚王点了点头,道:“孤醒得。”

    事实上,楚王与高仲平关系也一般,不如魏王与高仲平亲近一些。

    待与两位谋士谈论完,楚王离了书房,前往后院。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