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士 > 第121章贾峥复献安国计林家姑爷叹其才下
    林如海闻言,目光久久投注在贾峥身上,继而出言道:“子安有何策略,不用顾忌,尽管道来!”

    “是,学生之策,乃是发行国债!”贾峥掷地有声回道,他俊朗的面容上,实还带着几分凛冽。

    大顺而今情势危急,如此缺钱,要发军饷,又要抗灾的状况下,只能试着发行国债!

    实自历朝历代,因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里,国债之出现,极度缺乏土壤。何况“家天下”之思想下,全天下乃皇帝之私产,何来借债一说?

    但大顺的情况大有不同,由太祖皇帝开始,商贾地位大幅度提高,才导致了而今官商勾结,一同剥削底层百姓之现象。

    势态紧急,皇帝既然已决定借打击走私的名号,拿沿海官商开刀,贾峥不介意加一把火,将这把火烧向因时代发展而富裕的商贾们。

    商贾重利,从辽东和西北,及沿海军械走私来看,若是大顺危急而不自顾,这群人会率先将大顺卖了也不一定。

    再拿国内而言,利字当头,于河南等地饥荒之中,商贾同州府官吏沆瀣一气,借机于粮食等必须物之成倍涨价,此乃是白莲教能借机聚众造反的重要原因。

    而说起商贾隐约要挟地方,官吏为之谋变的根源,还在于太宗皇帝之后,特别是太上皇在位几十年来,于勋贵和地方经商禁令的大幅度放开,因缺少监管,进而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大幅度流逝。

    尤其是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官方统筹占比下降后,导致的动荡问题,更为严峻。于此,则是肥了商人和背后代表的权贵,带来更大的腐败问题。

    林如海是第一次听说“国债”这个词语,但在贾峥解释下,恍然明白是何物!

    “国债者,以学生看去,乃是以朝廷之信用,而为天下募集之钱资,相当于朝廷向大顺子民借贷!

    此间之属,可设定一定年限归还,含本金利息在内之资。因以朝廷之信用,可谓之安全性很高。”

    贾峥敢这么明着提出来,就料定皇帝会去考虑。

    “国债”若是不好听,还可以变成其他合适的名字,比如“国需”等。

    此外,黔首百姓没有钱,天下的钱,集中在乡绅豪强权贵商贾手里,一旦发行国债,也是历朝历代的第一次,目标自然是这些掌握国家财富最大的群体。

    从皇帝的角度看,若是昌元帝愿意,甚至可以给勋贵之家,外有地方州府下达相应的目标,以让之购买,筹集之款项,自可做专有用途,如战事,建设,救灾……

    在贾峥解释下,林如海很快明白了其中内核!

    也是一种相对体面,好从勋贵手里得资之方式!

    见林如海沉吟,久久未言,显然已经思索其中可行。

    于江南任上,林如海就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的官员,于地方盐商深挖下,防止了国家财政的流失。

    贾峥再道:“此乃学生偶然所想,但以此事关系重大,学生也不敢建议圣上如此作为。然则,学生才疏学浅,此法也是填充空虚的最佳法子了!”

    言至此,贾峥叹息了一声。

    若是宫里决心动用此策,可以料想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被“集资”的地方乡绅官吏商人,于普通人的索取会更大。形成之循环下,地方亦会产生更大动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