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们是文官集团 > 012蔚山倭城
    从万历二十五年十月,加藤清正已开始在庆尚道蔚山城以东的岛山开始筑城,为尽快完成,几部共投入了近两万人昼夜赶工。

    到了十一月,工程尚未完工,明朝的宣府、大同、蓟辽、延绥、保定、浙江等各路人马相继进入朝鲜,并在王京集结,准备开始全面反攻。

    北京朝堂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皇帝朱翊钧对拖了整整七年的朝鲜战事有些不耐烦了,播州杨应龙的叛乱此时愈演愈烈,他是希望尽快结束朝鲜战事,将兵马调回平叛。

    而且已有言官对前方军队的表现颇为不满,已开始频频上疏弹劾刑玠等人。

    在这些明明暗暗的压力之下,即便稷山取得了胜利,刑玠依然感到压力,于是十月十一下达了反攻命令,并在二十九日又抵汉城。

    抵王京之后,随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剿倭的具体计划。经一番商议后决定先取蔚山。刑玠给的理由是:蔚山联络西生浦,负东海,直吞庆尚左界,为清正新据巢穴。闻其大集西生浦,机张兵甲于兹……欲渐进而蚕食江原、咸镜道,包括王京有之。使其势得逞,我之前后左右皆难救应,虽百万兵无所施……

    蔚山,北接庆州,西通彦阳,南接机张,东南由水路可通西生浦及釜山。由陆路至西生浦一带,就是倭军重要的战略要地。

    蔚山旧垒修的很早,当时明日和谈在‘达成’之后,为促使册封使渡海,便拆掉了地面工事的木栅、土塀等,但壕沟和石城垣却未动,年初加藤清正再次渡海之后,已着守开始加固蔚山倭城。

    至九月中旬,城隍堂及伴鸥亭两座工事基本完工,到了十月十二,为应对明军的南下,浅野幸长和毛利秀元的部将宍户、安国、太田又在东川与太和江汇合处开始筑城,十一月十日,在城隍堂以西的岛山上修筑本城。

    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有本丸、二丸和三丸,都有陡坡及工事阻碍,本丸与三之丸之间落差极大,倭寇只要居高不下,那么火炮射程就能全程覆盖二之丸和三之丸。且三之丸的登城道左侧,又会全部暴露在二之丸的火力下。

    本城南靠太和江的地方,又建有船只出入口,江水涨潮时,船队可直趋至城下,人员物资皆可由此进城。

    而外城的北东西三面筑有塀,洞开三门,北面二门,西面一门;塀外有土垒环绕,垒上设有栅栏;土垒外还有壕沟,壕外又有栅。

    除了岛山,在东川沿岸,蔚山邑城城隍堂附近的小丘上又修建了出丸,大船可由海口直入出丸。出丸与本城之间依地势还修了许多工事,而太和江沿岸多是水田,倭军亦在太和江左右筑垒。

    另外,毛利还在倭城以北庆尚道左兵营原址上,利用原有石城设立了阵所,以拱卫蔚山倭城。所以整个蔚山倭城就是一个在西川、东川、太和江之间的L型平原上所修筑的复杂筑垒,与蔚山倭城互为犄角。

    至此,倭寇部将的分布则是浅野幸长驻守在岛山外城东营,宍户驻扎左兵营的阵所,太田驻于古馆山,加藤部下清兵卫驻扎城隍堂,加藤本人则在西生浦。

    明军的将帅们并不清楚蔚山倭城复杂的结构,此时正谋划如何进攻,最终决定大军分为三协,左协由李如梅统领,分配兵力一万七,其部将有卢得功、游击董正宜、茅国器、陈寅、川兵千总陈大纲、朝鲜忠清道节度使李时言。

    中协是高策统领,同样是一万七千的兵力,其下有祖承训、颇贵、李宁、李化龙、柴登科、苑进忠、吴惟忠、庆尚道右兵使成允门、防御使权应洙、庆尚道府尹朴毅。

    右协兵力不到一万五,由李芳春、解生率领,部将有牛伯英、守备方时新、真定都司郑印、卢继忠、杨万金、陈愚闻、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郑起龙、防御使高彦伯。https://

    杨鎬、麻贵督左右二协,刑玠留守王京,分得一千兵力,还有朝廷也派了陈效为监军。

    另外,为此次总攻也备下了大量的火器装备,大将军炮、火箭、火药、及大小铅子,皆是辽阳分守运输。至于三眼銃、铁须筤、闷棍、火炮、火筒、团牌、佛郎机等,更是不计其数。

    部署好兵力后,刑玠又令左右两协自忠州附近鸟岭南下,经安东直趋庆州,剑指蔚山。同时,因担心顺天的小西行长赶来救援,又由中协抽出一支人马屯驻于庆尚道的宜宁。如此即可防全罗道而来的敌人援军,又可东援左右两协。

    刑玠又在三协中另外挑选了骑兵一千五,联合朝鲜军,自天安、全州、南原而下,一路大张旗鼓,做出要进攻顺天的样子,以图牵制倭军。

    十二月初四,

    时值冬天,汉城到处都显得冷清,红的黄的叶子还没掉落的,挂在树枝上寒风一吹尤显飘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