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第531章南征
    听闻曹彰战死的消息,曹丕神情恍惚了下,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说是没有伤心,那完全是假的,毕竟是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但伤心之余,亦是松了口气。

    昔曹植与他争夺储君之位,曹彰实际上是支持曹植。今曹彰战死,虽对国家大局有影响,但间接来说,则是有利于他。

    “陛下~”

    侍从见曹丕不答话,抬头瞄了曹丕神情,遂又是低下了头。

    曹丕挥了挥手,伤感说道:“追封任城王为梁王,勒令大鸿胪大办任城王丧事,择选谥号,不得有误。”

    “诺!”

    人都死了,曹丕也不吝啬,直接追封曹彰为梁王。

    一日之间,曹彰战死的消息不知被何人所透露,传遍洛阳城。卞太后得闻此消息,哭得几近昏厥。

    ——

    且不言曹彰被风光大葬,今时霍峻正处理手上的政务。

    淮阴,汉军大营。

    霍峻翻阅着刘忠给他递上的一份巾帛,问道:“连年战乱,东海郡几近无人,纵将下邳周围百姓迁来,但如欲北伐青徐,此地人口还是太过稀少,如之奈何?”

    霍峻常年致力恢复江淮生机,则是希望能将江淮打造成基地,从而以江淮为基地。若人口不多,无人服徭役,大军则无后勤可言。

    今随着下邳城被攻克,若不伐寿春,而是走沂水北伐,攻略青徐,此将是远离江淮作战。这般用兵,若无稳固的后勤基地,一旦与魏军久战,则会因此陷入缺粮。

    为了解决长距离补给的问题,江淮需要更多的人口。

    “都督,不如令原户籍百姓归乡!”蒋济说道。

    “怕是不易!”

    霍峻将巾帛搁下,说道:“那些百姓定居吴越十余年时间,早已安居乐业。如迁他们北上,恐有不便。且不言百姓意愿,今下迁民复土之事,不仅要扬州郡县允诺,京师也要批准。”

    蒋济胸有成竹,说道:“江淮与扬州皆有国土,如都督细言北伐方略,料丞相必会同意。丞相若能同意,扬州诸郡太守安能不同意?”

    让江淮旧民归土,这件事涉及的利益者不少。

    在南汉制下,各郡守都有其考核标准,这个标准是由诸葛亮根据每个州郡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而这些考核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效人口以及实际的赋税数目。

    让江淮旧民归土,则是减少各郡的治下有效人口以及赋税数目。往小了说,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考核升迁。往大了说,人口一进一出,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所支出的金钱也会更多。

    “强迫迁民之事,不可强为。”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如子通所言,容我上疏至陛下,写书信与丞相。以丞相之才略,其以为可行,必有妥当措施。”

    这件事已不是江淮内部所能解决,需要让诸葛亮出面去处理了。

    顿了顿,霍峻看着大帐内的众人,问道:“诸君可有不同之见?”

    “都督,我军昔以郁洲为地,北上掠得不少民众。今不如复行旧策,令大船水师北上,劫迁青州百姓南下,令民居迁至淮东。”

    高翔仍记得十几年前北上郁洲之事,说道:“劫掠百姓南下,每贼少一户百姓,则我军多一户百姓。民力益损之间,此将大利我军。及今后都督入青州,以青人为向导,何愁地理不熟。”

    霍峻摸着小胡子,淡笑说道:“此策好虽好,但恐有损陛下仁德之名,反令青人百姓畏惧我军。”

    利用水军优势,当海盗劫掠青州百姓,青州每损失一户百姓,则南汉就多一户百姓,此不失为好计策。但是名声就太臭了,这将不利今后霍峻北上。

    “此事易尔!”

    蒋济捋须而笑,说道:“天下重利者多,都督不如遣旧时青人北上,潜入乡县,时以富贵诱之。凡南迁者,免税、赐粮、赏宅、分田。长久之下,必有不少贫苦者,南下定居。”

    “时都督再赐钱粮令新青人北上,诱乡人友亲南下,如此反复,南下者必然不少。”

    “子通之策可行!”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不仅如此,某以为可行分利返点之策,凡有乡人因一人南下,则赏赐此人钱粮。其之乡人如能再劝他人南下,钱粮则可分赐以上二人,层层而套,环环相扣,百姓岂不闻利而为之?”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