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第487章且待老贼死
    孙权虽兵略不强,但他胜在能听人话。刘晔作为善谋之士,与孙权探讨军略时,曾详细分析过敌我的力量对比。

    历史上,辽东公孙氏共有四代领导人,首位公孙度,割据辽东郡,曾试图参与中原争霸,在青州设有营州,威震辽东,出入如天子,是为枭雄般的人物。

    公孙度病故,长子公孙康继位。公孙康曾欲趁曹操不备,率四万步骑突袭邺城,因各种原因,加上凉茂的劝谏,公孙康放弃突袭邺城的想法。

    无力向中原外扩,公孙康则转向征服高句丽、三韩,降民夷数万,恢复东汉在朝鲜半岛上的统治。

    二代目公孙康去世,三代目公孙恭上位,因公孙康旧部多,己性情柔弱,公孙恭长期在整合内部力量,向曹魏毕恭毕敬地称臣。且放弃了公孙康时期的政策,与南汉保持疏离。

    四代目公孙渊,与孙权多次拉扯的男人,则因野心膨胀被司马懿所斩。

    曹魏今下突袭辽东,几乎是不讲武德偷袭,欺负公孙恭性柔,忙于政治内斗,且对曹魏态度恭顺,无称王扩张野心。从双方形势来看,这比历史上司马懿千里征辽东轻松,战争难度更为简单。

    曹操忍着头疼,尽量保持他的理智,思考刘、孙二人提出的方略。

    他之所以要打辽东,非是病急乱投医,而是几番汉魏对峙下来,魏在南方多有失败,需要新的战功重振威名,帮助曹丕好上位。且辽东兵民数量不少,不仅能供给钱财辎重,亦能迁徙百姓至中原,补充曹魏的兵力。

    依照出其不意的战术来看,公孙氏缺少防备,一旦曹魏大军渡过辽泽,兵临襄平城下,成功平辽的概率非常高。

    脑袋发胀,曹操揉着太阳穴,问道:“文和以为仲谋、子扬二人计策何如?”

    “启禀陛下,臣以为可行。然出征辽东之将士,当选以良将勇士;浮海辽东者,非熟知水性不可。”贾诩说道。

    “善!”

    曹操定下决心,说道:“传令以越骑将军曹彰为主帅,左将军张郃为副帅,曹休为领军,杜袭为督军,刘晔为军师,督度辽将军阎柔,虎牙将军鲜于辅二人出辽东,发幽州及乌桓兵马,北讨辽东。”

    “加孙权为横海将军,督治水师,从征辽东。”

    “其余诸卿竭力供给军粮,不得有误!”

    纵有曹仁前车之鉴,但让张郃独自领兵,曹操是真不放心。深思几番,曹操决定让儿子曹彰为主帅,让张郃打副手。

    “臣等谨遵诏令!”

    曹彰闻之大喜,与榻前众人跪地应声。

    聊了几下,曹操则让众卿退下,唯独留下曹丕、曹植、曹彰三子。

    曹丕依旧是恭顺的神情,端着已凉透的药,说道:“父亲,容儿让人去热下汤药!”

    “不必了!”

    曹操伸手端起药碗,一口将药饮下。感受着汤药的苦涩,让曹操精神了许多。

    曹操将糖放入嘴里,以为去掉汤药的苦味,问道:“可知为何将你三人留下?”

    “儿不知!”曹彰摇头说道。

    望着眼前出众的三子,曹操露出慈爱之色,感叹说道:“朕所生诸子众多,然成器者,不过昂、冲及你等三人。昂儿性情淑均,随朕伐宛城,战没沙场;冲儿天资聪慧,智慧过人,不幸早夭。所幸你等三人长成。”

    “你等三人各有所长,是为一时之高俊。子桓通政,理事通畅;子建长文,文采非凡;子文善武,力能搏虎。”

    “朕起兵时,所赖者多是宗兄族弟。无众人辅佐,则无我曹氏之荣。今唤你三人至榻前,非是他事,唯望子桓统顺国事,善待子建、子文,以为臂膀,内修国政,外御强虏。”

    曹操看向曹丕,问道:“不知子桓以为如何?”

    “植弟、彰弟是为丕手足骨肉,岂会相害乎?”

    曹丕心间多是不愿,但碍于曹操威望,作出子兄恭的神情,说道:“请父亲放心,丕必当善待诸位弟弟。”

    “好!”

    曹操露出笑容,对曹丕这番回答甚是满意。

    招了招曹彰上前,曹操叮嘱说道:“之前北伐乌桓,初展身手。然辽东非乌桓,其兵多将广尤胜乌桓。今受命出征,当谨记居家为父子,出征为君臣,败则以王法从事,胜则拜官受荣。今子文征辽东,宜当采纳左右建言,谨慎用兵。”

    曹彰身材魁梧,拱手笑道:“请父皇放心,彰必率军士破辽,为我大魏安境宁边。”

    曹操伸手抓住曹彰的黄须,谓曹丕笑道:“黄须子,为我曹家之魁首。父本欲用黄须子征平天下,然大事难成,黄须子可为子桓之冠军将军也!”

    曹丕哈哈大笑,主动握住曹彰的手,说道:“父亲得有彰弟,何愁辽东不平!”

    曹彰与曹丕的关系尚可,二人暂无明显的利益冲突。上次曹彰北伐乌桓归国,曹丕还教曹彰怎么回答让曹操开心。

    “善!”

    曹操继而拉过曹植,说道:“昔前汉孝文皇帝,留次子镇梁国,长子继帝位。子建才学著世,才高梁王。子桓若能不计前嫌而拔用,当能为太子安治国事。”

    曹丕内心膈应,但畏惧曹操,唯有露出笑容,拱手说道:“子建才学著世,儿得子建相助,必能令大魏文风大盛。”

    “弟必欣然相随!”曹植勉强答道。

    或许看出了曹丕、曹植的虚假言语,曹操神情多有惆怅,不禁想着自己的愚蠢。曹彰与曹丕无夺嫡之事,尚能共存。然曹植以曹丕的关系,岂能与曹丕和睦共处,唯有希望别手足相残了。

    想通了这些,曹操兴致大减,说道:“为父累了,你等三人且先退下。”

    虽不知曹操为何态度大变,但三人依旧从命出殿。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