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第379章各抒己见
    “且可命陆都督顺汉水而下,过上庸、西城,钳制南乡、南阳等地兵马;让文江夏率兵向新野,出随县,阻汝南之兵;鲁都督从合肥出兵,攻寿春,牵制淮北之众。”

    “曹操率大军南下,大王举吴楚之众,以舟舸御之,攻克襄樊,则樊城无用。时大王进吞襄樊,出兵缓缓蚕食南阳,复荆北旧土。”

    庞统举止飞扬,透露出超乎常人的自信,说道:“荆北旧土可复,时中原可兵入关中,西可与巴蜀之兵取关中;向东可与江淮之众呼应,席卷河南,攻占青徐。彼时大王集天下之兵,渡大河,可一举灭魏尔!”

    不得不说庞统从江陵北伐的战略出众,拿下襄樊完成南方防御体系中的最后一块版图。继而以襄樊为据点,集吴楚之力拿下南阳,则可伺机北伐中原。

    南阳盆地位于天下之中,人送旋转门。北至洛阳,东达中原,南接荆楚,西通关中。

    历史上走庞统这条北伐路线的人不少,如桓温北伐,出襄樊,入武关,兵取关中;或翻越伏牛山,兵取洛阳。

    除桓温外,岳飞以襄樊为据点,向中原北伐,历经十年之功,打到开封,逼得完颜宗弼放弃河南,欲退守河北。然赵构责令岳飞退兵,最终岳飞不得已放弃北伐。

    “从江陵北伐吗?”

    得闻庞统的豪言壮语,让刘备颇是心动。

    “不然!”

    诸葛亮摇头拒绝,说道:“襄樊处于天下中枢,逆汉水而上虽近,但于曹操而言,亦是不远。关中之兵过武关,可至南阳。河北之兵,下洛阳,可达南阳。”

    “大王与曹操决战襄樊,势必聚天下兵马。待曹操兵至,汉中之兵需退,江夏之兵难敌,大王江汉之兵独御曹操。汉水非天堑,渡桥可过。”

    “这~”

    庞统见是诸葛亮否决,不由着急起来,说道:“孔明,你曾向大王献江上对,言让大王兵出叶、宛,今怎否决北伐襄阳之意?”

    诸葛亮轻抚羽扇,冷静说道:“昔言江上对,意在主公全据襄樊之后,兵出叶宛,从西北发力,争夺关中。然今形势变化,难从昔日之言。”

    庞统不能理解,加重声音,说道:“既襄樊未下,今时先夺襄樊,再行江上对之策,未曾不可。”

    诸葛亮抚扇而动,说道:“曹仁非无谋胆怯之将,自守襄樊以来,扩建城池,积蓄粮草,大治甲兵。今兵马有三、四万之盛,今主公举十万之众围之,曹操举十余万之众援之,将何以退敌取城?”

    庞统略有不悦,问道:“敢问孔明有何高见?”

    诸葛亮抬头看向刘备,说道:“启禀大王,西北初附,大王出襄樊为佯军,吸引曹操主力;命大将举重兵,尝取西北,或有可趁之机。”

    “孔明之语,恕统不能苟同。”

    庞统直腰反驳,说道:“西北路途上千里,举重兵北伐,敌寇安能无备?攻陇右,得关中支援;攻关中,河东、陇右驰援。山道险峻,纵有充裕之粮,但仓促行军之下,大军久战难胜,多有粮匮之威。”

    “谋取西北,非一时之功。需委大将深治汉中数年,西连羌、胡,缓缓蚕食。得有良机,出兵则能取利。”诸葛亮说道:“得有西北,襄樊不战可下。”

    得闻诸葛亮的言论,刘备眉头大皱。

    委大将经略巴蜀,那岂不是总统益州大军。他切割益州为益、梁二州,便是为了防止有人割据巴蜀。而且他作为君主打辅助,让大将建功,将有违他的初衷。

    “孔明,北伐襄樊若能胜,则中原在握。缓图关陇,短则数年,长则十年,否则难以建功。”庞统说道。

    见刘备默不作声,诸葛亮便知其心中所思。经略巴蜀时间太长,不仅刘备等不起,而且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诸葛亮心中微叹,说道:“若不能经略巴蜀,此战从江淮北伐,或是可行。”

    “如何出兵?”刘备开口请教问道。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江淮者,诸水汇集。大王从邗沟而入淮水,集吴楚之力,围攻寿春。若寿春可下,河南腹地尽数暴望,大王西取汝南,东至下邳。”

    “时中原震荡,襄樊惊恐,兵出汝南绝道,上将北取襄樊,南阳轻易可下。不仅于此,舟师入泗水,可取青徐。如此用兵,则可威震天下。”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