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季汉大司马 > 第364章稻麦轮耕乃是国策!
    然南方不同,南方长期以稻米为耕作产物,南方人喜食稻米,对于宿麦并不感冒。

    至于为何对小麦不感冒,而是缺少种植小麦的动力,在古代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技术下。小麦煮成的麦饭,由于麸皮很厚,使得它粒食的适口感很差,完全比不上稻、粟。在北方农业社会,麦饭属于贫寒百姓所食。

    直到转磨的出现,将小麦的磨成面粉,可以制作成面饼,逐渐才成为主食。然转磨研磨小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比稻米吃的方便,自然难以融入南方农业社会。

    至于南方之后为什么会出现稻麦轮耕技术?

    核心在于北人南下,北方带来了喜食面饼的习惯,加上人口激增,故而稻麦轮耕才在南方推广开来。

    霍峻虽在皖城推广开稻麦轮耕技术,并上呈至武汉中枢。但几年间,想让稻麦轮耕技术在南方各州郡县处处开花,又何其难也!

    张翼眉头紧皱,问道:“宿麦虽是难食,但若耕种下去,却能增加,百姓又为何不种?”

    熊航见张翼年轻,估摸也是出自世家大族之人,解释说道:“不仅是宿麦难食,百姓种植宿麦,寡有人能收,储存又是不易。故百姓多愿种植大、小蒜,或捕鱼为生,亦或纺织绢麻。”

    宿麦的难吃,耕种技巧的缺乏,经济驱动力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南汉推广稻麦轮耕的困难点。

    毕竟西汉推广宿麦的成功,离开以下两个重要的原因。如宿麦在关东种植数百年的历史,多有百姓接受;关东遭遇黄河泛滥,粮食减产,出现大面积饥荒。

    张翼沉默不语,他初为县长,欲行良策,却是困难重重。

    冉省小心翼翼,说道:“县君,稻麦轮耕,大王并无令郡县强行推行,今不如暂时搁置,全力核查民户家赀,以免耽搁十月上计。”

    “不可!”

    张翼从席上起身,质疑道:“稻麦轮耕乃是国策,上利国家,下利百姓。我就不明白了,这天大的好事怎么就推行不下去?”

    说着,张翼环视众人,沉声说道:“大王不让各级郡县强行种植宿麦,多因担忧官吏横行,踩毁百姓稻禾。今诸君岂能因大王无此诏,而懈怠渎职?”

    “从今日开始,稻麦轮耕、平赀民户,收取赋税,此三件事必须要推进。凡有不尽力者,某亲自惩处。”

    言语间,张翼见在场吏员不以为然,发誓说道:“本官亲耕麦田,必让百姓知利而后为!”

    “诺!”

    见张翼不似作假之人,众吏员不敢敷衍,拱手而拜,说道:“我等必尽心为之!”

    待亭长、蔷夫走后,会场上仅剩张翼与县吏几人。

    荆攀将巾帛奉上,说道:“县君,有关稻麦轮耕推行难点,攀尽数记于此上。”

    说着,趁着张翼在浏览巾帛时,荆攀说道:“宿麦难食,口感苦涩,众所皆知。然攀听郡中上官言,以石磨磨之,可将宿麦磨碎,然后制成面饼,北人多喜食之。以攀之见,若能得石磨制饼之法,或许有利宿麦推广。”

    张翼微微颔首,说道:“北人食面饼,以麦而制。然石磨之物,非等闲之家能用,多是豪强、大族珍藏之物。但君所言甚是,欲推行宿麦,不可无石磨。”

    “待本官梳理一番,将以上疑难向郡守汇报。”

    “诺!”

    稻麦轮耕之法,初在武昌推广,一年两熟的亩产,历经三年下来,武昌农业已能自产自足。增产的粮食,得以富饶的武昌,让刘备、诸葛亮愈发意识到稻麦轮耕的重要性。

    经过三年的时间检验,在刘备称王的这一年,除了革新税法外,还将稻麦轮耕确定了南汉的国策,下诏让各郡县尽力推广轮耕之法。但政策需要谨慎的推行,特别是涉及农业上。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让郡守、县官尽力推行,但不涉及考核指标。让郡县官吏,将推行过程中的困难点,汇报到中央,再根据之前在武昌种植的经验,制定细致的政策,帮助稻麦轮耕之法的推广。

    像张翼这般,受上级指派,力求推广稻麦轮耕的县长,不在少数。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