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权臣 > 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虎噬人,鸣凤断路
    萧凤山笑了笑,一抱拳,带着一百余人,追了上去。

    不为功劳,为了一份认同。

    而待他离去,看着满地的尸首,和缴械抱头的雨燕军,姜玉虎吐出一口疲惫的气,悠悠道:“寂寞啊!”

    ——

    又是一场逃亡,又是一场追杀。

    东方平已经都可以望见那“近在咫尺”的雨燕州城,却在萧凤山的严密防守下,根本无从突围,只能被逼得朝着西北方向继续逃窜。

    在逃亡的过程中,东方平已经彻底明白了姜玉虎布下的这整个局。

    先是想办法将自己的主力调动到狼牙州前线,接着暗中派一些人,打着他的旗号,虚张声势,制造他奇袭州城的假象。

    有烈阳关、凤凰城的先例,谁都不会怀疑他有这个本事,也自然会陷入惊惶和恐惧。

    而等他坐不住引兵回师,却想不到对方真正的主力就在路上埋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他想不明白的是,他明明在和雁原州接壤的地方,布置了哨探和关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想不明白也不用想了,眼下的紧要是摆脱身后这帮如狼似虎的追兵。

    他看着左右几个满脸疲惫风尘的亲卫,在刹那间生出的投降或者自刎算了的念头又被磨灭,当年那般被冷落被嘲讽的境地,他也扛过来了,如今还有忠心的手下,还有在雨燕州的诸多实力和布置,他怎么能轻易认输!

    他望着北方,朝着西北方向,再跑百余里,翻过那座大山,便是北梁境内了。

    如果他暂时往北梁关山道走,遁入群山,摆脱追杀就要轻松得多了,更何况翻越国境那可不是小事,三五人还好说,身后的大部队怕是不敢贸然进入的。

    一念既定,他看着左右,“先朝延宁郡那边的群山走,摆脱追兵之后,咱们再尽快返回。如今虽然骑兵主力输了,但是步兵还在,还不到认输的时候。”

    左右亲卫其实心里知道,希望已经不大了,但是他们都已经将这条命卖给了东方平,他说什么自己跟着做就好了,大不了就用这条命还了他的恩情。

    于是众人催动战马,朝着那边疾驰。

    ——

    追杀还在继续,东方平的结局还是未知,但一场经典的大胜已是彻底板上钉钉了。

    姜玉虎没有急于去叫开雨燕州州城的大门,因为他知道没有东方平的人头,光凭这一胜还不够。

    所以,他一面让人快马向夏云飞报信,让对方慢慢提兵收复各地,一面在原地歇息,等着无当军大部慢慢追上来,然后徐徐朝着州城进发。

    当信使骑着快马,在精锐骑兵的护送下,带着这场大胜的消息去往范阳郡城下,此刻的朝廷中,朝堂诸公还在为应对先前东方平的五路入侵而争吵不休。

    争论的核心就是,局面糜烂如斯,到底该谁来负责。

    很多人都想到了那个名字,但是却没有人敢提出来,于是,局面就这么诡异地僵着。

    中枢小院的工房中,严颂文看着万文弼,“万相,此番雨燕州局势糜烂,狼牙州情况堪忧,秦定邦的折子催得甚急,我等应当如何应对才是啊!”

    万文弼沉吟道:“中枢自有章程,该调兵调兵,该遣将遣将,季德乃是中枢重臣,不要慌乱才是啊!”

    严颂文听懂了对方言语中的意思,连忙点头,“万相此言甚是,不过我听闻国子监中,有不少学子,指责建宁侯贪功失机,兴安侯蹉跎畏敌,我们是不是予以驳斥?”

    万文弼摆了摆手,“民意如川,岂是堵就堵得住的。让他们说吧,黑的成不了白的,白的也不会因为几句话就变成黑的。”

    严颂文缓缓点头,“还是万相顾虑周全,我也派人去打听一下,如果确有过分的,还是要告诫一番,朝廷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万文弼微笑着点头,“辛苦季德了。”

    卫远志的府上,三个男人在后院的花园中,慢慢走着。

    李天风面露忧色,“这东方平竟然一反常态,主动出击,我等当如何应对才是啊?”

    卫远志沉吟不语,扭头看着身侧,“庭义,你有何高见?”

    经过了上次北梁南侵的事,兵部尚书沈盛文对夏景昀的能力本就服气,在对方适当展露了欣赏和善意之后,自然没有拒绝,主动慢慢进入了夏景昀的圈子,如今闻言开口道:“二位相公不必太过忧虑,东方平模仿北梁战法,的确让人难以防范,但是只要狼牙州坚壁清野,问题就不大。”

    李天风年轻些,性子也要急躁些,闻言叹了口气,“庭义啊,这不是单纯的兵事啊!现在有些人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攻讦高阳和兴安侯,将所有的问题都推到他们身上,好似雨燕州的情况就是他们俩造成的一般。在他们口中,雨燕州早就可以轻松收回来,是高阳贪功延误战机,以至于没有和北梁及时达成和议,给了东方平暴起发难,统合雨燕州的机会。而如今东方平兴风作浪,侵我疆土,屠我子民,又是因为都督狼牙州诸军事的兴安侯畏敌不前,不能及时阻止所致。”

    卫远志轻轻道:“根本的症结,还是在朝堂的权力争夺,和此番推行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这两方合力,难得有如此良机,恨不得直接将高阳赶下台去。”

    沈盛文虽然心头有所猜测,但还是第一次亲口从两位中枢重臣口中证实,沉默了片刻,“建宁侯智计不凡,兴安侯也骁勇善战,他们或许是在谋划更多的东西吧?”

    李天风摇了摇头,“谋划再多,那最终不还得落到实际上来,东方平就是在那儿明晃晃地杵着,而且还兴师进犯,他们能谋划什么来堵住这本就心怀不轨的悠悠众口啊?”

    沈盛文接着道:“那如果又如当初靖王那般,打出一场出乎意料的大胜呢?”

    李天风和卫远志齐齐一怔,卫远志轻轻叹了口气,“难呐!”

    建宁侯府,夏宁真急匆匆地走入了府中,找到了正在后院之中说话的苏炎炎和秦璃。

    瞧见二人那仪态端庄,高贵典雅的样子,原本风风火火的夏宁真下意识地放缓脚步,挺直腰背,缓缓走了过来。

    “宁真见过二位嫂嫂。”

    秦璃笑着示意她坐过来,苏炎炎则牵着她的手,“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夏宁真摇了摇头,看样子不打算说,但等了一瞬又似心有不甘一般,“先前我与暖玉上街,听见那些国子监的学子胡言乱语,心中着实有些不悦。”

    秦璃和苏炎炎对视一眼,她们前两日才进了宫,府中又有胭脂这样代掌黑冰台的人,再加上她们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所以对京中最近的有些事情都是了然的。

    秦璃依旧微笑着,“是辱及你二兄了?”

    “还有大兄!”夏宁真气鼓鼓的,越说越是不忿,“二兄为国为朝廷立了那么多功劳,稍有挫败,就要这般诋毁吗?谁能保证不犯点错?大兄之前就那么点人,都敢出兵迎敌,怎么会畏敌不前呢!真是气死人了!”

    秦璃轻声道:“你换个角度想,之前你二兄是屡立功勋,让人挑不出毛病,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牛鬼蛇神自然都会跳出来,不会放过这等良机。”

    苏炎炎也点了点头,“京中权斗,何曾真正看过对错,宁真,你也不用太过在意。”

    夏宁真看着两位淡定的嫂子,忽然觉得自己离真正的大家闺秀,还差得有点远。

    她斟酌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苏炎炎微微一笑,“你信那些人的话吗?”

    夏宁真摇了摇头。

    “那既然如此,你二兄和大兄他们必然有进一步的谋划,后面必然有新的消息传来,我们安心等着便是。流言还杀不了人。”

    苏炎炎笑着道:“他们现在跳得越欢,到时候摔得就越惨。”

    秦璃轻笑,“届时让你炎炎嫂嫂陪你去国子监,把他们好生一顿臭骂回来。”

    “那还是不用。”

    夏宁真连连摆手,但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她心头忧虑尽去,脸上绽放如春花般的笑容,“既然这样,那我也用不着生气了,赶紧去劝劝我娘和婶婶,二位嫂嫂,宁真告退!”

    看着夏宁真蹦蹦跳跳地开心离去,二女都是宠溺又欣慰地笑了笑。

    秦璃轻声道:“说起来,宁真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吧?”

    苏炎炎笑着道:“最近是有不少的人旁敲侧击地问过此事,都是侯爵以上的,但你觉得京中哪家公子配得上她?”

    秦璃小声地说了个名字,苏炎炎眼前一亮,暗道一声不愧是数代后族的秦家,这挑男人的眼光着实厉害啊!

    她琢磨一下,旋即呵呵笑道:“那要等高阳回来他自己想办法说去。”

    ——

    比起建宁侯府后院的轻松惬意,今日的国子监外,气氛就要凝重了许多。

    血气方刚的国子监学子们坐在酒楼茶肆之中,嘴里聊的都是军国大事,军国大事之中,充斥的都是对建宁侯的怨气。

    “我曾以为,建宁侯才华惊世,智计卓越,当为我等之楷模,但不曾想,如今掌权,亦成了那种醉心名利之人,因小失大,致使雨燕州局面崩坏,实在令人扼腕!”

    “一个人啊,走得顺了,就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办到。在出发之前,大家都觉得,随便派个人去都能谈好和议,收回雨燕州,建宁侯去更是手到擒来,想来他也觉得这般成功,显不出他的厉害吧,结果却不想拖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哎,说来我亦曾当他为楷模,但如今看来,他已经不是那个一心为国的年轻人了。想着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就觉得好笑,真想当面质问他一句,他做到了吗?”

    “夏家一门双侯,太后和陛下可谓恩宠之极,如今兄弟二人,一人失机,一人畏敌,惨死在敌人铁蹄下的狼牙州七县百姓何辜!还在雨燕州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的黎民何辜啊!”

    “一门双侯,是夏家之幸,非大夏之福啊!”

    众人说得气势汹汹,但其实也有很多的人有些懵逼,不明白这局势是如何发展到这个地步的。

    眼下的天下大势也没有多糟糕啊,怎么就说得好似建宁侯罪大恶极了一般。

    他们有心替建宁侯说上两句,但是如今发声的都是国子监中家世不俗的学子,身旁本就聚拢了一批拥趸,群意汹汹,他们又没有当初李知义那般风骨,想了想便也沉默了。

    沉默着,沉默着,竟还多了几分对这些人的赞同。

    “诸位,我打算上书朝廷,请建宁侯自请外放!诸位可愿随我一道!”

    “同去!同去!他若是恋栈权位,我等便去他侯府之前,日日诵读他的岳阳楼记,看他还有何颜面赖着不走!”

    “放你娘的屁!你们懂个什么东西,张口闭口就让一个朝中重臣自请外放!你们这群猪脑子连建宁侯的一根脚指头都比不上,谁给你们的自信在这儿议论他的得失?”

    一片赞同声中,陡然插进了一个极不“和谐”的反对声。

    那反对声还无比嚣张,透露出对建宁侯极致的推崇和维护。

    众人循声望去,徐大鹏和几个翰林院庶吉士一道,一脸不悦地走进了酒楼之中。(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