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权臣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胜之外,天赐良机
    各自被赐座之后,德妃带着几分轻松地开口道:“诸位卿家想必都知道了,北疆大捷,安国郡王姜玉虎大破北梁边军,此战之胜,该如何褒奖,之后朝廷又该如何行事。为了不寒了前线血战将士之心,诸位都说一说,尽快定下封赏和后续方略。”

    严颂文第一个抢先开口道:“太后,依臣之见,安国郡王此番大胜,堪称挽社稷于危难,功莫大焉。当加封亲王,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赐丹书铁券,加食邑一万户!如此方能彰其不世之功!”

    众人见他抢白,旋即反应过来。

    今日中午,这位曾当众对北疆战事表露过不看好,如今姜玉虎拿下惊天大胜,他当然要赶紧补救。

    不过好在他还算有点分寸,没说出什么世袭罔替之类的话来。

    其实关于姜玉虎的封赏,争议不会太大,封肯定是要封,而且因为老军神的故事,朝廷对他的猜忌也会比过往的诸多朝代对领兵大将的猜忌要小上许多。

    汜水关之战,三千破五万,一战擒两王;

    饮马原之战,一战歼敌十余万。

    这两战不论放在哪个将领身上,都是足以名垂青史的不世之功,他数月之内,一人就来了两次,谁敢不封?封了又有谁敢不服?

    众人真正讨论的重点,是那个度如何把握,如何既能对得起这份滔天之功,又不至于让姜玉虎将来封无可封。

    若真到了那时候,恐怕有些事都由不得他自己了。

    毕竟他也就才二十多不到三十岁啊!

    这一场讨论,夏景昀并没有怎么参与,他对朝廷官职和勋衔和各种恩赏的微妙处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通透,这点事情,还是等老狐狸们商量吧。

    商量了一阵,众人定下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接着便说起了给麾下诸将和士卒的封赏。

    这些也都有成例可循,当年破梁山之战的例子照着抄还能抄不来么。

    唯一的问题就是夏景昀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提醒,国库好像没什么钱了。

    好在德妃大手一挥,“无妨,先从内帑走。”

    说完之后,她看着群臣,“如今北疆危机既除,朝廷后续处置方略如何?”

    万文弼开口道:“依老臣之见,当立即着手,抓紧平叛,同时革新朝政,整顿吏治,同时,遣使招降东方平,若其冥顽不灵,便可待兵精粮足之时,遣大军徐图收复雨燕。”

    “万相此言差矣!”

    夏景昀朗声开口,“收复雨燕,不在未来,就在现在,甚至于可以说,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严颂文终究忍不住心头的憋屈,反驳道:“夏大人,虽然如今我朝接连两场大胜,士气正旺,然沙场胜负难料,两战结果出来之前,京师震动,百姓惶惶之景犹在眼前,若贸然兴兵,一旦败了,这大好局势便将毁于一旦!治国之道,当以稳为先。”

    万文弼也缓缓道:“严大人之言,乃是老成持重之道。北梁控弦之士数十万,十万人之兵败虽伤筋动骨,但并非没有一战之力,而且,雨燕州在手,他们依旧可以源源不断地支持东方平,这雨燕州哪儿是那么容易攻下的!”

    杨维光也轻声道:“老臣赞同二位大人之言,冒险之胜,可一可二不可三。不如趁此机会,休养生息,今后纵然有变,亦不至于如今日般进退维谷,无兵可用,无将可派。”

    卫远志和李天风虽然是夏景昀这头的,但是他们首先也是朝臣,在党争之上可以无条件支持夏景昀,但涉及军国大事,他们此刻也有几分犹豫,毕竟万文弼他们说得很有道理。

    这外忧内患的局面,还是先赶紧缓和下来的好。

    夏景昀却微笑道:“诸位大人之言皆为有理,但我所言之收复,却无需兴兵。”

    看着众人错愕的眼神,夏景昀朗朗道:“严大人方才所言,当初青川关和雁回关被围之时,朝野之震动,百姓之惶惶,敢问原因为何?”

    一旁的兵部尚书沈盛文猛地抬头看向夏景昀,恍然大悟的眼神之中满是佩服。

    万文弼和杨维光闻言微微眯眼,不动声色。

    严颂文却直接道:“青川、雁回二关乃是我朝北疆中线之屏障,一旦有失,敌军可一路直抵雁原州州城龙城,而后关中和中京俱震,这还有什么.”

    他流畅的话忽然卡住了,因为他想起来他方才看过的北梁图志。

    夏景昀微微一笑,却并未嘲讽他,“太后、陛下,诸位,北梁人觉得,拔掉了我们的两扇门板,我朝锦绣江山,便皆是门户大开,任他蹂躏之地。但如今,他们国土南面之天险,烈阳关同样落入我们之手,我朝兵锋亦可直达其腹地。烈阳关距离北梁梁都,同样仅有五百多里!如今的他们,就如同失去了青川关和雁回关的我们,难道他们北梁人就不慌?就坐得住?”

    卫远志的眼前一亮,“依夏大人之见,莫非是想用烈阳关与雨燕州同北梁做交换?”

    夏景昀点了点头,“正是此理!烈阳关在手,我朝三关协防,中线可谓固若金汤,随时可以出兵直入北梁腹地。而雨燕州在北梁人支持的傀儡东方平治下,他们也可随时出兵侵扰狼牙、白壤诸州。既然如此,不如派出使臣,与梁帝商议,做个交换,这样双方各得安宁。我们吃点亏就吃点嘛。”

    看着他的笑容,李天风心头嘀咕,你拿一座关城换整个雨燕州,这还叫吃亏么。

    万文弼轻声道:“夏大人此言,的确有可行之处,但烈阳关毕竟只是一座关城,雨燕州如此广袤之地,若是梁帝觉得优势依旧在他,不肯交换呢?”

    众人闻言心头刚起的兴奋也悄然回落,是啊,一关,换一州,这生意,梁帝怕是不愿意做哦!

    沈盛文欲言又止,夏景昀开口道:“先前在鸿胪寺的宴会之上,我曾说起北梁。说它自号帝国,但国中经济分散而孱弱;自恃武力强大,但国家治理之机构简陋而草率;自称疆土辽阔,但实则是大大小小的部落与属国的联盟,因利而聚,利尽则散。”

    “便如兽群,在一头猛兽带领下,张牙舞爪,声势惊人,有源源不断之利益可供,兽群便可愈发壮大而凶狠,但一朝遇挫,便会各寻生路,各奔东西,而至分崩离析。这便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今,这场大败,虎豹骑和雪龙骑这直属镇南王,实际上被薛家控制的强大力量被几乎打没了,那位雄才大略的梁帝真的还能镇得住场子吗?北梁七大姓的其余各家会那么老实吗?”

    “北梁过去数十年不敢南下,向西向东向北征服了诸多小国和部落。这些国家难道就真的愿意当一辈子藩属,任由北梁蹂躏?如今北梁大败,我们大可遣使结交鼓动,届时内忧外患,麻烦不断的,可就是他们北梁了!”

    “更关键的是,那位梁帝如今也岁数不小了,他是愿意维持住自己大半生的功业,多少还能称得上一句一代明君;还是愿意再赌一把,可能输得一塌糊涂,让自己在后世史书之上,落下个让后人唏嘘的下场呢?”

    一席话听得众人都没了言语,实在是每一个观点,都很符合他们的认知。

    从他们的角度而言,这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兵部尚书沈盛文忽然开口道:“太后、陛下,诸位大人,雪龙骑镇守北梁西线,如今他们被悄悄调走,西线或许还有突破之可能,若是西线再打出一场胜仗,北梁必然慌乱!依臣之见,安国郡王当还有后手!”

    夏景昀扭过头,满意而惊喜地看着这位过去并不显山露水的兵部尚书,而这位也正神情亢奋地看着他。

    德妃缓缓开口,“诸位可有异议?”

    “建宁侯之言甚为有理,老臣赞同。”

    “老臣赞同!”

    “臣赞同!”

    德妃开口道:“中枢商议此事,拿出具体方略再呈上来吧!定下诸事之后,由兵部尚书沈盛文,明日率队,亲自前往北疆宣赏!”

    众人齐齐起身,“臣等遵旨!”

    退出殿门,屋外的夜风开始刮得凛冽了,但众人的心头,却都溢着一团火热。

    而就在众人眼前,一蓬烟花,在空中绽放。

    众人对视一眼,此刻都没了那些蝇营狗苟,只剩下属于胜利者的骄傲和快意。

    ——

    千里之外,梁都。

    傍晚时分,梁帝披着厚厚的狐裘,站在宫城一座殿宇的高处,望着梁都城中铺满天地的大雪。

    他很喜欢这样登高远望,既能彰显他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亦能临高远视,高瞻远瞩。

    至于另一层心境,他以前总找不到合适的词句,直到去岁,从南朝传来了一阕词,让他从中找到了最精准的描述。

    高处不胜寒。

    是啊,登临至高,掌握了无上的权力,便也成了那孤家寡人。

    凛冽的寒风会将他心头那些自然生出的温情无情吹散,让他变成一个绝对冰冷而清醒的猎人。

    南朝多俊才,南朝多繁华,他不向往南朝的好,但他需要南朝的花花世界来为他一统天下的野心奠基,为他千载圣君的青史名声铺路。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就像三十多年前,没有人会看好他能够当上梁帝一样。

    但那个夜晚,他割下太子头颅的刀却握得极稳。

    如今,他的信心也依旧充足而坚定。

    他眺望着远方,按照约定的日期,此刻宗翰应该已经拿下青川关,并且围住了雁回关了吧?

    不知道那头南朝玉虎,有没有被宗翰关进囚笼。

    一战破其门,一战碎其胆,一战断其脊,一战成大势。

    这一战若是如愿,他便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完成那一统天下的宏愿。

    他这一生,已经做成了两个伟业。

    其一是,国家大事,皆由他出,让大梁从原本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慢慢有了一个集权国家的真正底子;

    其二则是,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南征北战,大大小小十余个国家曾经的王,如今都在这梁都城中能歌善舞。

    至于那最后一愿,不是什么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而是要征服南朝,做那时隔数百年之后再度入主中原的草原之虎。

    寒风中,他的脸上泛起红润。

    这位一贯冷酷、精准而狠辣的猎手,在想到自己丰厚的猎物时,也不仅心神微荡。

    视线的远方,一个黑点出现,在他的瞳孔中缓缓放大。

    那是一个骑手,一个载着他的野望和期盼的骑手,正伏在马背上,极速朝着宫城而来。

    他看着满身风雪的信使在宫城前下马,看着他匆匆跑进了城中,看着他在内侍的带领下,朝着这座高楼过来。

    那腾腾腾的上楼脚步声,像是踏在他的心上,让他的心也忍不住跟着急切地跳动。

    他已经想不起自己有多久未曾这般激动而满怀憧憬了。

    他握着冰冷的栏杆,让自己的心冷静下来。

    “陛下,前线急报!”

    梁帝目视前方,凭栏而望,头也不回,淡淡道:“念。”

    “镇南王率虎豹骑破无当军大营,后与雪龙骑合围雁回关,后调动无当军主力入雁回关,控鹤军围攻青川关。”

    梁帝握紧栏杆的手悄然用力,克制着心头的激动。

    “但南朝姜玉虎绕道奇袭烈阳关成功,而后率军先在饮马原大破虎豹骑主力,阵斩虎豹骑主将薛横山,而后在雁回关与无当军主力合兵,再败雪龙骑,最后在青川关战胜控鹤军和雪龙骑残部。镇南王领残兵败走,此战”

    “我朝大军阵亡或被俘虏者,将近十万!”

    噗!

    一口鲜血,自梁帝口中喷出。

    血如雨下,落在楼下洁白的雪地里,开出了一朵猩红的花。(本章完)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