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五五二章 多种学说齐头并进;拜托了
    现场看上去最为忿然的是中华党人士余杰秋,他叩了叩桌子,目光锐利,“既盼着(丈夫)建功立业一起享福,又不愿承担战伤的风险,岂有此理?”

    历史上这位上尉在四〇年时就完成了火箭筒的设计,可是却找不到合适的战斗部——因为火箭弹的初速太低了,动能远远不足以击穿装甲,因此直到两年后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才得以诞生。

    因此装甲裙板可能会起到反效果——来袭火箭弹撞击裙板以后起爆,金属射流成功击穿了本来无法击穿的装甲。

    某种意义上来说明军的学业压力也挺大的,需要同时学习、研究、发展好几种不同的战役学说。

    第一种是在南亚次大陆与英军对抗的部队,比较常规,投入传统的、一般水准的普通步兵师即可,大规模装甲部队受限于糟糕透顶的气候与地形条件将很难发挥效用。

    第二种是在澳洲大陆与澳军对抗的,这儿的自然环境就比较适宜了,步兵与装甲部队相配合能在澳洲最大化的发挥战斗力。

    “哦?有意思。”罗符目不转睛的浏览着卷宗,端起茶杯喝了两口,“陆军那边说是想挑個地方搞个大号的练兵场,克行你怎么看?”

    “这些姑娘如此绝情,太令人寒心了,闻者伤心。”一名年长的工商促成会议员唏嘘不已。

    现役的三五式浮游战车是战间期技术下的产物,性能早已落伍,因此去年兵部军器局就下达了加快研发下一代两栖坦克的指示。

    看看描述、算算时间,周长风预估敌人应该也差不多掌握了空心装药战斗部。

    大明的战争需求是非常独特的,因为目标地域特点,大明陆军需要同时部署三种类型的地面部队。

    空心装药战斗部的特性在于有着最佳炸高,与目标相距一定距离起爆时的侵彻深度最佳,零距离撞击再起爆反而要差些。

    谘政院中的有识之士还是不少的,除民选议员外,十名特别议员相对来说更好游说,这些人本就不是政客,言行无需顾忌太多权利瓜葛。

    先是要灵活的两栖集群来抢滩突击上陆,开辟登陆场,这就需要良好的海空协同,须着重强化通信协同能力,同时装备性能良好的水陆两栖坦克。

    第三种是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与美军对抗的,因为夺岛和守岛的实战需求相去甚远,实际上又要细分为两种类型的部队。

    再是要火力充沛、后勤支援单位完善的重装步兵师来负责守卫岛屿,需要充足的炮兵部队和自行反坦克炮,给予敌人的登陆部队强有力的打击。

    “大抵如此吧。”

    因此不少官员和将领认为有必要开设一个新的大型训练基地,今后所有预计出国作战的部队都要在那里接受强化训练。

    “订婚之前或许还能不作数,但婚约下定以后就不该说废就废了。”

    其所用的80㎜短身管炮和三八式攻坚战车一致,为三八式战车炮——实际上是老式山炮的车载版本,便宜好用,用来对付土木工事效果优秀,还可以发射正在研发的破甲弹来打击敌人的坦克。

    火力与防护则是搭载一门80㎜短身管炮,车体正面能够抵挡美制12.7㎜重机枪,炮塔正面能够抵挡37㎜反坦克炮在远距离的射击。

    “确实,论起在岛上同美国人打交道,没人比你更懂。”罗符深以为然,笑道:“估摸着他们过两天就要来主动找你支支招了。”

    “需求量小也好,至少不用大费口舌了。”

    “是该给予少许约束,还要考虑是否有人在趁虚而入。”旁边的中年人看着温文尔雅,他是仁和党人士。

    明军官兵不知道M3斯图亚特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战场上,并且英美两军的步兵也将拥有击毁它们的能力,而不像以前一样束手无策了。

    这种编组模式虽然方便了平常驻训和投送,但是临时配属经常出岔子,甚至因为口音和方言问题而闹了很多笑话,对步炮协同造成了负面影响。

    周长风的评价就是看似聪明超前,实则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老老实实回归传统,调整步兵师编制,默认为师属炮兵增加重炮单位。

    相应的,莱斯利-斯金奈上尉将空心装药战斗部和自己设计的火箭筒相结合,得到了可堪大用的新型步兵武器。

    毕竟很多疏漏在平常难以发现,而且部队因为驻地不同,训练环境也可能和目标大相径庭,比如驻地在北方的步兵师派往太平洋战场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武器装备方面的好消息接踵而至,除了四〇式中型坦克正式投产以外,新型两栖坦克的木制一比一模型也完成了。

    从至昌三十七年定型量产迄今,燕京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燕京迅捷汽车公司、杭州惠丰拖拉机制造厂一共生产了1185辆,现仍有230辆的订单还未完成。

    该型坦克车体尾部有两个函道螺旋桨,能够驱使整车在水面上以8㎞/h的速度前进,但因为迅捷公司设计了一种特殊的W形齿履带,大大提高了履带划水推进的效率,理论上二者相结合能够使该车达到10㎞/h的速度。

    结合自身经验,周长风对新型两栖坦克的要求是抗风浪能力为三级风和一米浪高。

    “月均全毁的各种战车才几十辆,轻战车大概只占一半吧,这还是之前连着打仗的时候,现在只会更少。”

    因为战争烈度的提升,轻型坦克注定会变成形同鸡肋的东西。战斗全重8.8吨、使用38.4㎜坦克炮的三七式轻型坦克在战争初期或许还算不错,但这也是最后能发光发热的机会。

    对于自豪感十足的美国人来说,如果性能一致,自然要优先用本国的产品。

    少量装甲载具也最好分散编入步兵师,承担伴随支援任务——类似于三号突击炮的履带式突击炮最为合适。

    大家纷纷附和赞同。

    周长风笑了笑,郑重其事地说:“相应的监管律法也不能少,不然毫无意义,这方面的事情…在下无权干涉,只希望诸位做到应尽职责,拜托了。”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