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三七四章 切、分、吃;晋准将衔,授上骑都尉
    “往后你能不去前线了吗,先生你不是常说你留在本土也很重要么?”

    “不,是一样重要。”

    穿戴整齐的周长风转身望着她,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颊。

    出发!

    来的次数多了,也渐渐感受不到当时初见兵部官署时的宏伟之感了。

    途经大门岗哨时,执勤的中尉带头抚胸行礼,站岗的卫兵们也一齐将步枪放立于身体左侧,右手平置于胸前。

    几个月来战无不胜,各大官署都是一派又喜又忙的景象,其中又以兵部和大都督府最为明显。

    今天专门主持升衔授勋仪式的也不是别人,正是许瞻洺,他也已经在之前升为中将了。

    “人生四大喜,今天觉着如何?”他上下打量了一下看着比平常格外气宇轩扬的周长风,如是问道。

    “嗯……”后者沉吟了好一会,认真回道:“这是起点,不是终点。”

    “好,换别人或许是自大,但你……哈哈哈”许瞻洺禁不住笑着说:“不敢不信啊。”

    得人垂青者,升迁必然快速;功勋卓著者,升迁也不会慢。

    两者结合,那……很难想象大明水土是怎么孕育出这样一个妖孽的。

    事实证明,自己当年花掉的那几十瓶茅台、绵竹大曲、泸州大曲是非常划算的,天底下从未有如此小本万利的事!

    现在,许瞻洺可以切身理解九百年前欧阳修“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的感慨了。

    晋海军准将衔,授上骑都尉,予一等鹰扬勋章。

    在悠扬的乐声中,许瞻洺念完了没什么新奇的诰书,将之卷好收拢放进了精致的紫檀木匣子中。

    他伸出双手递予,周长风也伸出双手接过。

    封赏用诰书和敕书,军职、军衔晋升除将军外统一使用敕书。二者均由兵部军擢司拟订,接着呈交至宫中盖上敕命之宝或诰命之宝的印玺。

    你小子是不是高兴得忘形了?该说话怎么都忘了?

    许瞻洺向他使了使眼色,他这才反应过来,补上了一句“陛下万岁”。

    要说不开心那肯定是假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少年时代谁还没有过一个将军梦了?

    前来贺喜的熟人不少,但更多的是不熟的和接触不多的人。

    “啥时候办升迁宴?我等着吃穷你。”

    得知周某人晋升,沈瑜今天也忙里偷闲溜了出来。

    “你要是乐意的话,我单独给你办一桌。”

    好歹也相识三年之久了,还是并肩作战、经受过考验的,周长风和他的关系向来极好。

    “呵,你就说什么时候吧,我平常忙得很,不提前确定到时候可抽不开身。”

    “就过几天,初一吧。”

    二人边走边谈,之后索性去了一家茶楼,找个角落边吃点心边喝茶,慢慢聊。

    在兴致勃勃地讲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以后,他俩的话题最后不可避免地回到了公事。

    沈瑜习惯性地斜眼看了看附近,确认邻近位置无人、远处也没有人刻意关注这边以后,开口道:“眼下多方汇总消息,基本可以笃定美国的打算,参议院已经在讨论针对我国朝的贸易禁运法案了。”

    哦豁,该来的总会来啊。

    “基本上以汽油和机床为主吧?”

    “差不多,其余的都无足轻重,只是技术封锁会稍麻烦些。”

    现在的美国虽然体量巨大,但是论高精尖技术仍然没有和欧洲老牌列强们拉开差距。

    石油问题已经解决,大明现在需求量比较大的就是机床了。

    不似历史上的日本,还急需进口废钢铁和稀有金属来维持冶金业。

    本土的机器制造业虽然产量不小,但问题在于分摊到庞大的市场上就显得太少了些,机床厂的订单都排到明年秋季了。

    根据朝廷的登记汇总,截止至昌三十八年,大明统共有66万台各型机床,其中五分之一属于官营兵工厂,多用于制造武器装备。

    英国有大约71万台、沙俄有43万台、美国有94万台;德社因为包含奥地利的缘故,多达129万台。

    其中美国的工业能力过于离谱,尽管眼下的机床保有量看似不算太多,但历史上其在四一年时有105万台,四二年时就激增至124万台,四三年时达到153万台,四四年时更是暴增到了177万台。

    大明现代机器制造业始于广州南洋舰队修船所尝试自制的第一台小型车床,迄今已有四十多年了,但机床工业真正步入正轨得等到至昌二十二年。

    现在大江南北一共有大大小小十三家厂商主营机床制造,其中五家官营、八家民营,年产量统共有4.3万台。

    看似不少,但这无法满足增长的工业需求。

    十年前,大明每年的进口机床数量多达4万台,这几年有所下降,但也在2万台左右徘徊。

    周长风点了点头,“这方面我有听说过,内阁那边之前就打算抓紧时间再向美国抢购一批,能买多少是多少,现在应该都快动身了吧。”

    “说起来,咱们这边有个主意。”神色平静的沈瑜放低声音,“计划展开对美国政商两界分化,笼络一些人;再辅以舆论宣传开战有弊无利,应该坚定孤立和门罗主义。这样应当能让他们迟缓些。”

    “这就是你们对美国国情研究以后考虑的策略?”周长风哑然失笑,沉吟道:“嗯……也不是不行,但可能来不及了,如果早一点实施应该会好很多。”

    沈瑜不禁惊讶地问:“来不及?朝廷已经笃定要发兵澳洲了?”

    说完,他顿了顿,补充道:“要是不方便讲你就别说了。”

    “那倒不至于。”周长风摆摆手,拿起了一块绿豆糕,“过几天御前会议才会商量这件事,现在没定论。”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