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三一三章 青霉素进展;Buff+1
    历史上弗莱明的发现因为提纯失败而被埋没,直到三九年时才被两个澳大利亚人重新拾起、继续尝试。

    然而变数在于大明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占据世界人口四分之一。

    即便作为后发工业国,经济与教育水平比不了先发工业国,但即使只考虑繁华的几个省份,也同样有着可观的高素质人口。

    如此海量的人口基数下,许多事物被提前发现、尝试的可能性自然会显著增加。

    就这片论文来看,目前成都那边的学者们已经在尝试进行较大规模的制取了。

    因为实验室制法得到的青霉素的量实在是太稀少了,连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都无法展开,必须想方设法多制取些。

    在这方面周长风爱莫能助——能记得铀和钚的临界质量算不了什么,数字而已,但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却不是普通人能掌握的。

    所以只能希望他们的进展能够更快些了,早一天投入使用都能拯救成百上千条性命……

    不对,还有一个变数。

    三下五除二解决掉剩余的稀粥和半个咸鸭蛋之后,周长风拿着那本期刊就动身了。

    见油量表指针已经到了红色区域,途经加油站时他顺带加了个油。

    “七十号,加满。”

    “好咧,稍候一会。”

    后世的92号、95号、98号汽油在现在可是稀罕物,大明航空兵只有在作战时才会使用94号汽油或100号汽油,转场和日常训练的时候会退而求其次使用87号汽油。

    至于民用汽车,卡车一般吃56号或66号的粗粮,小轿车则吃70号或78号的细粮。

    如今的汽油都是含铅的,因为需要添加四乙基铅作为抗爆剂,所以对环境与人体存在不小的危害。

    等到了紫禁城,兴致勃勃的周长风径直穿过了乾清门,直奔朱泠婧日常办公的昭仁殿而去。

    相比起其他官员觐见皇帝的麻烦——动辄等候好多天,还可能被拒绝,自己作为顾问的特殊待遇实在是妙啊。

    不过见得多了,总归会有些眼烦,尤其是朱泠婧今天不太舒服。

    “什么事?”

    她比往常要冷淡一些的语气浇灭了周长风先前的兴致,他只得拱了拱手,正色道:“是这样的陛下,您应该知道那个可以杀灭致病菌的霉菌吧?”

    鉴于皇帝不喜欢别人说话说一半,所以他又继续补充道:“芙蓉大学已经证实这种霉菌对于常见致病菌效果很好,不过因为制取量太少,没法开战后续试验。”

    “哦,找我要钱来了?”朱泠婧不咸不淡地说。

    “陛下,您昨天不还很大气嘛?大演练上十亿耗资说用就用。”周长风赶紧解释道:“这个抗菌药的意义太大了,我就从打仗来说吧,对士兵来说几乎等同于有了第二条命,肯定能提升士气;而且伤愈归队的老兵越多越好,也有利于长期战争。”

    “这个我从前有所了解……”朱泠婧斜睨了他一眼,若有所思,似乎在纠结于什么,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嗯……行吧。”

    她对此兴致不高的缘故在于现在有关青霉素的信息寥寥无几,不知道其疗效、耐药性、副作用。

    在她看来,这或许只是一种与磺胺差不多的玩意——也许疗效一般、还可能很快出现耐药性。

    按部就班、慢慢研发不就好了?急什么?

    该花的钱不能舍不得,但不该花的钱也不能浪费嘛。

    “以后这等事就不要来找我了,写奏本。”她有些不耐烦地说。

    周长风盯着她拿着笔的手,只见她唰唰唰几下就写好了一句话,然后又干脆利落的敲了个章。

    “陛下,我只能算粗通文墨,正儿八经写公文多麻烦啊。”

    “油嘴滑舌,你从前写的论文我都是看过的,怎么?论文写的来,奏本写不来?”朱泠婧悠悠道:“要不我特批你回炉重造?”

    “别别别,写、我写,以后有事请示肯定写奏本……陛下安好,我告退了!”周长风说完就拿起了那张轻薄但意义非凡的纸,准备直接开溜。

    然而朱泠婧却叫住了他,开口道:“得让人去一趟福建都督府,那里出了桩案子,不是小事,现在还被压着。你之后没空,那就让罗符去吧,你先去跟他说一声。”

    “敢问陛下…是什么案子?”

    “福州府,倒卖军需物资,走私。”

    嘶!搞不好会是一桩帝国大案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归会有地方官吏禁不住诱惑的,不过在一切查明之前还不知道福州府的实情究竟如何。

    但是周长风并未把这事太放在心上,因为与之相比,青霉素显然要更为重要。

    等离开紫禁城以后他才意识到为什么朱泠婧表现得兴致索然了——怪不得那女人觉得自己小题大做,合着她以为青霉素也就是和磺胺一个水平的东西。

    但是,青霉素作为把全人类平均寿命提高了十几年的经典抗生素,怎么可能是区区抑菌药能够比拟的呢?

    但不管如何,她还是很给面子的。

    【加速Buff+1,青霉素研发速度+15%】

    三天后的正午时分,鲁路吉。

    “呜呜呜——”

    汽笛声中,满载着陆战一旅官兵与装备的军列缓缓减速,稳稳的停在了鲁路吉火车站。

    站台上,戴着皮帽子的职工们已经等候多时了,有人抱着水管上前、有人招呼着别挡路,就这样开始为军列加煤加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鲁路吉就是后世的哈尔滨,此地其实在明初永乐年间就有了,当时它是奴儿干都司的一个驿站。

    太阳处在正当空,光芒不少,可带来的热量却寥寥无几,大中午的气温也仅有2℃。

    一连两天,陆战一旅乘坐着火车从南到北几乎跨越了大半个大明,将士们都十分倦乏,而且许多南方籍贯的士兵从未体验过北方的严寒。

    这才十一月,怎么晚上都能零下六、七度了?

    军官车厢中,谢万诚推开门、掀开门帘走了进去。

    他报告道:“头儿,比计划的慢了点,后半夜才能到海参。”

    周长风正望着白蒙蒙的窗户走神,闻声才回过神,“嗯,到时候现在海参待几天适应一下,然后再登船。”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