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国崛起1900 > 第六百八十六节 买下甲壳虫
    金振堂摇摇头:“中国两!”

    服务员笑道:“一样。”

    随着银两纸币跟白银脱钩,直接跟金元挂钩之后,1两等于2元,但在东方世界还是习惯叫中国两,西方西方人还是习惯将中国货币叫做金元券。

    金振堂随即打开自己的钱包:“多少钱?”

    服务员非常高兴,从这几个中国人一进来,他就很高兴,因为这几年中国人在德国出手阔绰是有名的,在柏林这个城市,中国人可不少,虽然没有汉堡首饰街那样的华人街,但是在柏林上学读书的中国大学生却非常多,中国那个大富豪杨潮当年捐献了10亿两作为留学基金,这几年支持了10万中国学生到德国上学,这个数字甚至比只有8万学生的德国学生还要多,即便加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德国大学中还是有一半中国人在读书。

    这些能来德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尽管绝大多数都是接受杨子基金赞助,可是其中中产阶层的家庭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因为能考取留学名额的学生,往往在方方面面都极为优秀,比如家庭教育方面,穷人的孩子还是很难竞争,虽然有穷人家的孩子,通过努力跨越阶层,但说到底是少数,因此10万中国学生中,7万都是中产和以上家庭的孩子。

    中国家庭普遍溺爱孩子,尤其是有出息的孩子,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反过来就是慈父也爱有出息的孩子,因此很多家庭还保持了节俭的传统,但同样保持给与读书子弟体面生活的传统,因为在古代社会,读书人唯一的目标就是做官,当官是要有体面的,所以在旧社会,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在读书人做官之前,绝大多数收入都用来供孩子读书。

    即便那些学习成绩好,可以免费入国子监之类的官学的,同样家庭会支付很多成本,这显然不是供他们读书写字买墨水点灯的,其中很多都是来让他们应酬的,让他们建立社交关系的,准确的说就是让他们逛青楼的经费。

    现在的中国中产虽然没有古代那么夸张,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把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儿子身上,但同样会给学生大量零花钱,这些学生到了德国,发现德国物价低廉,同时中国那种大手大脚花钱博得大方名声的恶习,很快就让他在德国学生中间建立了土豪的名声,柏林众多的消费商店也很欢迎这些不喜欢讲价钱打赏还大方的中国学生。

    因此杨潮一进门,店员就开始关注他了,而且她还发现杨潮似乎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她刚开始怀疑杨潮是不是店里的常客的时候,杨潮很快就开始低头看报纸。

    但店员依然很期待,从杨潮带着两个女伴,同时还跟着五个保镖模样的手下的时候,精明的店员认定杨潮是一个中国大款,这种人在柏林虽然不常见,但也不少见,很多富有的中国家长来德国看孩子有时候就是这种装扮,显然那些人是中国新一代资本家。

    店员的期待成真了,中国人对他的女伴十分大方,两个百达翡丽的镶钻腕表被买下了,这一对是限量品,价格高昂,价值一万美金,平时德国人是不会购买这种奢侈品的,他们的目标群体是大海对面的英国,和大洋对面的美国人,不过中国人现在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德国人眼里的大土豪,他们对于中国人能买得起毫不怀疑。

    金振堂很快付了钱,店员高兴的数着钞票,金振堂却转身离开:“多的不用找了。”

    嘉丽娅和丽达很高兴,没想到这个中国大官这么大方,对于腕表的价格她们还是很有些小心肝直跳的。

    高兴之下,她们立刻就按照教官交给她们的,讨好男人的方式,甜甜的上来亲了杨潮一口。

    杨潮笑道:“你们想不想要辆汽车?”

    “汽车!”

    连人惊呼一声,显然腕表虽然奢华,但是跟汽车这种大家伙相比,冲击力是不一样的,而且在苏俄,汽车可是身份的象征,一般只有当官的才有车。

    杨潮亮了亮报纸:“没错这款车。”

    说着杨潮就站了起来。

    首饰店的店员已经点清了中国人给的钞票,虽然只多了70两,但这可是175美元,相当于她25个月的工资了,两年的工资显然是一笔小财。

    高兴之余,正要感谢一下中国人呢,店员却愣住了,他看到刚刚站起来的杨潮面容,接着立刻低头看了一眼钞票,又抬眼看杨潮,在低头看钞票。

    “您要给我们买汽车吗?”

    两个女间谍娇羞的说道,一左一后抱住杨潮的胳膊,引起了逛百货大楼的一群德国人侧目。

    杨潮笑道:“不,我要买下这家汽车公司!”

    “啊!”

    这时候突然后面出现尖叫。

    杨潮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女店员张大嘴巴指着自己,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其他店员都往她身边走,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杨潮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走出了首饰店。(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