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2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一十六节 欧洲复兴
    沙赫特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他去年就成功的稳定了马克,在没有什么储备金的情况下,以德国土地作为保证,发行了土地马克,并且宣布含金量跟战前的金马克一致,同时成立了黄金贴现银行,为马克兑换黄金提供了保证,只是这个银行的14名董事中有7人是英国人和美国人,显然是受到英美金融势力的控制的。

    通过控制德国,美国资本找到了一个十分需要资金的庞大经济体,以德国的经济规模,自然是让美国金融势力吃的肚满肠肥,这也是美联储答应继续降低利率的原因,因为美国银行家也希望将资金继续留在德国发财。

    仅仅是投资德国中央银行,就是一个极为有利可图的买卖,沙赫特跟英美银行集团达成的协议规定,德国中央银行所产生的全部利润要进行分成,45%的利润归德国中央银行私人股东所有,55%归政府。其中第一个5000万马克的盈利中,有一半被私有的中央银行股份持有者拿走,在第二个5000万利润中间,有25%被私人拿走,随后就是每年利润的10%归私有的股东。

    还有什么银行能比中央银行更挣钱?还有哪国的中央银行允许私人投资?只有德国!

    如果仅仅是这样,沙赫特无疑是一个卖国者,英美也绝对相信沙赫特是他们的代言人,可惜沙赫特骨子里是一个德意志民主主义分子,他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是金钱,而是德国的强大。

    沙赫特在通过欧美大量注资的德意志央行控制住了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之后,立刻就开始玩各种贸易,联合英法游说美联储降低利率只是第一步。

    他还利用英美对德国的暂时支持,在南美等非工业国大力扩张德国的利益,这些非工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但是矿产和农产品极为丰富,沙赫特在英美的支持下,跟这些国家达成了相当优厚的贸易条件,从这些国家中得到了大量德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但是接着开始耍赖,找这个借口拖延付款,反而建议这些国家从德国进口工业品来冲抵货款。

    一来一去,德国得到了原材料,南美国家却不得不大量进口德国的工业物资。

    德国货币稳定了,德国工业还得到了原材料和市场,德国经济想不发展都不行。

    只是英美的利益却不得不付出一定的损害,比如控制南美矿产的英国,控制美洲工业品市场的美国,都不得不让德国分享了一大块利益,但英美能够接受的原因是,他们通过投资德国间接的得到了回报。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萎缩到了10亿,而摩根等银行家用来平衡欧美间资金流动,却长期调动10亿以上的资金在欧美之间流动,显然银行业已经取代工业和农业,变成了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美国经济进一步金融化。

    沙赫特用丰厚的利润回报,忽悠住了英美金融集团,从而绑架了英美政府,接着他开始来忽悠中国了。

    27年初,沙赫特访问中国,跟中国政府,央行行长张家傲会晤。

    沙赫特给中国开出的药方是,德国愿意加入中国跟荷兰、瑞典等小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他认为中国煤炭、农产品、丝绸制品,甚至纺织品出口德国的前景十分广阔。而德国的机器制品,中国也有良好的需求,中国虽然能够制造绝大多数工业品,但是在高精度轴承,精密光学仪器等方面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毕竟在这些产品方面,中国都是通过引入德国资本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规模上跟德国还有很大差距,而中国的市场却极为庞大。

    沙赫特的互惠互利说法,倒是得到了农商部的欢迎。

    同时他还忽悠张家傲,表示德国在亚洲的贸易,都愿意放在上海进行结算,最后以中国央行发现的金本位金元券进行结算,德国也愿意持有金元券作为一部分外汇储备,而不单单只持有英镑和美元。

    钟情于金本位,始终希望将中国货币转变为金本位的张家傲,对金元券的国际地位始终十分重视,他也对沙赫特的说法很感兴趣。

    最终德国虽然没有跟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因为已经越来越专业的中国农商部担心,跟德国这个矿产资源相对贫瘠,但是工业实力极为发达的家伙进行自由贸易,弄不好他们会大量进口中国原材料,最后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对中国的工业发展极为不利。

    张家傲倒是很欢迎沙赫特促成德国在东亚贸易的结算中心放在上海,可这算不上什么互惠互利,因为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确立,很多国家都在上海进行结算,德国早就想这么干了。

    没有忽悠住中国农商部的沙赫特最后来拜见杨潮,他表示欢迎杨子银行去德国投资,并且保证英美不会干涉中国银行业在德国私有经济体中的正常业务。(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